因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组织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企业管理提升以及促进员工成长、能力提高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这一趋势也带动了我国咨询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是,有些企业在投入数量可观的咨询、培训费用以后往往感到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培训机构的服务方式似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记者专程采访了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培训机构北京OB欧宝体育咨询集团的副总裁孙波先生。
(孙波先生,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北京OB欧宝体育咨询集团副总裁,曾主导过国内多家企业的咨询培训方案的实施)
记者:目前国内培训和咨询市场发展比较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企业做了许多培训,花了很多费用,却往往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究竟什么原因,请孙总分析一下。
孙总:我国目前的培训市场确实不是很规范,有很多小型的培训机构采用所谓“配电盘”的经营模式。采用这种经营模式的公司实际上是一个中介机构,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培训机构。这类公司本身并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研发功能就更谈不上了。他们往往是收集社会上比较有影响的一些讲师资料和课程资料,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对接老师、课程和企业需求,所以我们称之为“配电盘”式的经营模式。这种对接模式可能仅仅能够满足企业对于一些通用性的、理念性的知识的学习需求。而事实上,随着企业的不断成熟,对于培训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和理念性知识上,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和企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真正促进企业的管理提升和员工行为的改进。这种需求采用“配电盘”式经营的培训机构就很难满足了。
规范的培训机构首先自身应该是具有核心专长和特色的,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师资队伍。另外培训不仅仅是讲课的过程,它还包括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和诊断以及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开发等。只有具备以上条件的公司才有可能为企业实施完整的培训,才能对解决企业的问题起到应有的帮助。我们最为专业的咨询培训机构,在为企业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对企业的前期诊断。OB欧宝体育管理咨询集团自身所拥有的一百多名专业的咨询顾问,他们的专业背景及行业咨询经验为我们实施咨询式培训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接受过我们培训的客户都对这种服务模式表示了高度的认同。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说,部分企业对于培训价值的定位可能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也是企业感觉培训效果不理想的一个原因。大部分企业组织培训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培训解决问题,但是往往对培训效果的期望过高,他们期望培训能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有理论研究表明,在一次培训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能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部分不超过15%,也就是说只有15%的内容能应用于工作并对工作有帮助的话,那这个培训就是价值很大的,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至少,对于企业解决问题是一定会有所帮助的。所以如果企业希望通过培训彻底解决企业的某个问题,这种对于培训的定位本身也可能成为企业对培训不满的重要原因。
记者:国内培训机构与国外培训机构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实力?
孙总:实际上,国内培训机构和国外培训公司的客户群体是不同的。由于企业人员本身职业化程度上有差别,国外目前在中国进行的培训项目更多的是有一套现成的课程,拿到国内来推广,很少像国内专业机构这样去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培训需求调研、人员分析、提出培训课程来,所以我们之间是没有交叉关系的,他们更多的是把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引入中国,对拓宽企业视野,提升思维高度是有帮助的。但是由于人员、成本等因素制约,在响应企业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培训需求时,国外的培训机构在调研投入、问题分析等方面,就不如国内的培训机构。国外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的研究深度上比我们国内要领先一些,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多国外比较先进的理论在国内应用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应用环境,比如在咨询领域,有很多案例都是先由国外咨询公司做过的,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只好再转给国内咨询机构来做。所以说,国内的咨询培训机构在这方面是有很大空间的。如企业文化的研究,很多外企驻中国的公司都请我们去做,我们对企业本土化背景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的了解是有优势的。实际上,跨国化公司本土化后,就不再是外企,大量使用国内员工,大量的客户是国内客户,它其实就是个中国公司。管理就必须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特点。例如,有个国外咨询机构来中国以后,请我们去给他们作咨询,他们从来没做过甲方,一直做乙方,这是第一次做甲方,让我们给分析他们在中国的咨询工作如何展开,如何实施。所以两者是不冲突的,各有侧重,各有所长。
就国内咨询培训机构如何提高的问题,我认为咨询培训机构的发展是与管理理论的研究结合在一起的,管理理论又是与企业实践结合在一起的,为什么我们感觉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水平普遍高于我们的管理水平?因为他们的工业比我们发达,拥有大量的成功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应用管理理论的环境和机会自然比我们多,因此由实践衍生的管理理论也会比我们先进。只要我们企业发展起来,管理实践水平得到提高,咨询水平也就能真正随之发展起来。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记者:在企业培训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
孙总:除企业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对培训有一定的期望值之外,作为接受培训的人员也有其自身的期望,他们对培训内容的期望可能与企业的需求是不同的,甚至是相背离或者冲突的。所以无论是企业组织培训者,还是培训机构都必须要关注形成这个矛盾的根节点,培训课程的合理设计,不仅要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也要能关注到员工自身对于专业技能提升的需求,对其职业发展要能够有所帮助,达到个人需求与企业需求有效地对接,这样才能真正能够调动起培训参与者的学习热情。我们今年所做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培训就是这样做的,把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分为10个模块,然后每个模块具体讲如何操作,如何使用怎样的工具,这对企业内部的HR从业者来说,是他们自身非常需要的。他们接受这种课程后,其能力的发挥必然会对企业有好处。所以对企业知识员工来说,多提供一些技能性的培训会让员工更为满意。
另外,企业除对培训需求期望太高外,很多企业不清楚自己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一套工具和方法来真正对企业内部的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很多企业有培训费用预算,就想如何把这笔费用花掉,可能会很盲目地选择一些当前流行的课程,看别人培训这个,他就让全公司都去学。什么流行听什么,没有一个系统地规划在里面。这是企业培训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因此,我们要做的工作正是帮助企业了解它自身的需求。
我认为企业的培训应该与企业的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架构联系在一起,分层分类地建立人员成长通道,分层分类地展开培训,这样培训才有针对性。我们讲企业构建自己的培训体系至少有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战略层面。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什么?哪些是使企业的关键人才,企业怎样提升和留住这些人才,我们把人才分为几类,这些人才怎么规划他们的成长通道,这是战略层的考虑。其次是制度层面。企业的培训制度是什么样的,培训管理制度、培训服务制度、培训资源调度制度等。另外是运营层面。就是培训需求调研出来,培训过程怎么实施,培训效果怎么评估,结果怎么反馈。最后是资源层面。怎样整合企业的培训资源,包括教材,师资,场地,设备等需要整合。企业要构建培训体系需从这四个层面考虑,了解企业不同员工的需求,而不是单纯按照费用和市场热点去选择培训,忽略员工和企业的真正需求。只有将两者相结合起来,才能使培训达到最好的效果。
记者:请您结合目前的咨询市场状况以及您公司的发展状况,分析一下未来咨询市场的发展趋势。
孙总:从咨询市场来说,咨询机构这几年发展得比较快,现在已进入了一个整合阶段。比如北京注册的咨询机构就有近3000家,但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的也就那么几家。由于咨询机构是可以零注册的,两三个人就可以注册一个咨询公司,他们没有自己的课程研发机构,没有理论研究和专业工具去支持,就只能把一些拿来的东西往企业身上套,结果很难适用。有许多咨询公司就是这样做的。我认为,作为一个咨询机构,除了智力方面必须投资外,还应当在理论和工具研究方面进行投入,比如知识管理方面,怎样去管理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怎样研究更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怎样应用到为企业咨询服务过程中去。这是必须投资的,除人员投资外,很多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挖掘。
结合我们的发展现状看,咨询行业会越来越走向专业化。有些公司专门做人力资源咨询,像我们OB欧宝体育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等,有些公司会专门作战略咨询、营销咨询等。所以必须在专业方面投入,具备了专业能力,及行业领域的经验,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咨询客户在选择上将更看重咨询机构的专业性,以及是否积累有大量的行业经验。当前的咨询客户也在日渐成熟,比如中国电信等行业领先企业,他们本身不缺乏管理理论,从业人员也很专业。它们就会有选择的与我们合作,我认为,咨询顾问作为专业人员长期研究某一个专业领域,以及顾问在不同行业、企业客户中积累的经验的杂交,对于企业研究和解决某个问题一定是会有所帮助的,企业要会合理的使用这些外部资源。所以说,企业自身发展与咨询机构都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记者:从宏观角度,您认为该如何规范当前的培训和咨询市场?
孙总: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或者标准对咨询培训行业和咨询培训从业人员进行认证。国外的一些标准和国内一些机构都试图在国内推行或者建立一个专业标准,对咨询市场进行规范,对咨询师、培训进行认证。如果类似这样的标准真正能够被企业和咨询行业认可并且推行下去,咨询师、培训师经过认证以后持证上岗,必然会对整个咨询市场的规范有好处,但是目前企业对咨询机构的选择只能取决于客户对他的认同,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近来,一些机构和媒体介入到咨询师的评价中,比如:咨询业十大人物,咨询师排名之类的,这也是一种公信力的表现。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优势、强势的媒体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同,但估计也不会太长的时间,媒体和政府机构都在做这个工作,市场乱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受到管制,逐渐规范起来。资质认证的问题解决了,咨询机构的评价和资格认证也就解决了。有一天,也像国外那样有一个权威媒体对咨询业进行排名,并且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必然会使企业在咨询机构的选择上有所参考和受益。
摘自《人力资源管理》2007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