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07-8111
取消
文化有效落地的基本逻辑与策略选择
发布时间:2020-11-03 17:25  文章来源:OB欧宝体育   作者:杨四伟   点击:次
  作者|杨四伟  OB欧宝体育管理咨询集团高级顾问、项目经理
企业文化管理最常见也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企业文化难落地,难以对企业业绩产生有效支撑,这是真正的痛点,也是企业文化主管跟老板要资源支持时总觉得气短的原因。
企业从上到下,大家都能理解企业文化很重要,但又难以找到一个或几个真正有效的方法证明、体现其重要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企业文化落地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企业怎么做才能让文化有效落地?
 
一、企业文化为什么难落地?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八大误区
(一)企业文化难以落地的三个原因
我有位同事提出了一个观点:企业管理就是一个球,由各种要素组成,包括战略、组织、人力、流程等,各要素之间存在收敛的边界又相互作用,球会向不同的方向滚动,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各有不同(见图1)。

展示这张图(见图1),我想表达的是,企业文化之所以难落地,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覆盖面很广。企业的人力资源、品牌、财务、营销只专注于某一个方面,但文化跟很多管理模块都有关系,无论是战略、流程、财务营销,甚至监察,都离不开文化,逃不出文化这个概念。因为覆盖面广,包含的因素就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熟悉和好理解,比如在企业里经常看到的“创新、协同、以人为本”等宣传标语;有的则难以察觉,比如,文化手册中写着“崇尚创新”,但实际上老板是一个特别保守的人,很难接受新事物。
正因为企业文化覆盖面广,包含的因素复杂,所以说相比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文化管理在实践中很难抓住关键因素并使之迅速见效。
二是受主观因素影响大。企业文化说到底,核心构成部分是人的一种内在信念,甚至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的信念。信念是一种主观意识,变化多端又难以测量,所以很难像管理生产、财务一样按照一些客观可衡量的标准去管理企业文化。
三是缺少成熟的通用型落地思路。正如前面那两个原因,文化管理内涵广泛、受企业个体特征和主观影响因素大,所以企业常常无从下手,找不到着力点,不能像人力资源管理,选、育、用、留那样,形成通用型的管理思路或者模式。
正是由于上述三个主要原因,使得企业文化落地过程出现了很多误区,甚至是“坑”,这里我总结了八个方面的误区,企业人士或可对照自检一下。
(二)企业文化管理的八大误区
一是认为企业文化虚而不实。其实,企业文化并不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的管理,跟企业的责权利紧密联系。例如,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不是简单地喊口号,它跟员工的奖金、股权,包括人才晋升,都是有联系的。
二是企业文化悬空化。这个问题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化建设主要停留在领导层和专职的文化管理人员层面,无法调动中、基层人员参与;二是指文化主要停留在说教层面,没有落实到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中。脱离员工行为的文化是没有价值的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不落地”。
三是企业文化活动化。很多企业把文化当成一种活动,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好活动,让员工娱乐一下,一月歌唱比赛,二月新年联欢会,三月集体婚礼,四月踏青,五月运动会……。最后发现,活动搞了很多,但对业务产生的价值并不大。
四是企业文化僵化。有些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的表现就是井然有序的工作纪律,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对员工的着装、仪容仪表甚至步行的频率都严格要求,形成了一种僵化的文化。
五是企业文化与业务两层皮。用理念解释理念,不与企业的经营场景联系起来思考,自然也无法解决业务中的问题,对企业的业绩也没有贡献。
六是企业“文化满天飞”。估计很多人对这一点都有感触,在企业里面,大家天天喊着文化,而且到处贴的都是,一言不合就讲文化,容易让大家对企业文化产生排斥。
七是反复折腾,莫衷一是。一种方法不行,再换一种方法,不断地反复折腾,劳心费力。
八是本末倒置。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给员工定的,只要员工执行好就行了,领导层反倒把文化扔到一边,大家表面上看起来认可文化,其实心里边儿还是敌对文化的。
 
二、文化落地的底层逻辑,基于人性和行为假设
(一)文化的本质是一套假设系统
做好文化落地,首先要了解文化的本质是什么。企业文化之父埃德加·沙因认为,文化的本质是一套假设系统,这个假设系统的结构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产生什么后果。我们以华为的例子做个说明(见图2)。

从任正非的一些文章和华为的一些管理方式我们可以判断,华为文化的背后有自己的一套基础性假设系统,当然这些基础性假设有很多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个人所认可和坚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在真理方面,几乎都是任正非反复强调反复讲的,比如能量守恒、天道酬勤、客户意识等。如他在很多讲话里都提到“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如果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就不复存在了”。
2.在时间方面,华为的基础性假设是“立足未来,做好当下”。
3.在人性方面,华为的基础性假设是:人是可以信任的,并且有着微妙的、复杂的元素,只要给人适当的条件和激励,他就可以发挥潜能把事情做好,但同时人又有“恶”的一面,单纯的信任和物质激励就会出现腐败。所以,任正非提出高薪是不能养廉的,必须通过制度、监察等手段来确保员工的廉洁。
人性假设是企业文化假设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有的企业倾向于人性本恶,会用各种严厉的制度来约束员工;有的企业倾向于人性本善,会给员工更多的激励。但没有一个企业会完全采用严厉的制度,或者绝对地放任、只鼓励不惩罚,这样可能都很难持续经营。
4.在人际关系方面,华为的基础性假设有三点:一是人人平等;二是以责任和结果为尊;三是集体大于个人。
5.在人类活动方面,华为的基础性假设有三点:一是人性能够掌握和控制;二是人都是趋向现实的实用主义者;三是人能积极应对困难。
(二)理念必须通过行为才能产生业绩
企业文化理念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那如何使这些假设对企业的业绩产生影响呢?
首先,必须要通过一个中间媒介——行为,如果没有行为,光靠意念产生不了任何业绩。
文化管理属于组织行为学范畴,要了解文化管理的逻辑,需要首先了解人们行为的逻辑。关于行为激励,心理学方面的观点认为:人之所以会产生行为,是因为他背后有动机,一些外界的刺激会影响人的动机,但最根本的影响在于人的内在需求。无论是追求权力、物质,还是自我实现,所有行为的背后,都是因为人想要满足某个需求,如果满足不了,人就会紧张。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紧张消除,人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叔本华说:人生就像一个钟摆,总在欲望的满足与不满足之间来回摆。
对企业而言,重要在于关注行为背后的需求。需求可以分为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很多时候,针对内在需求的内在激励会给人更大的驱动力,而且影响会更长久。
这种内在需求大概包含四方面:一是使命感,即一个人认为他天生就是要做什么的,他会不遗余力、乐此不疲地做好这件事;二是责任感,一个人认为自己有责任做好一件事,即便不交代他,他也会把这件事做好;三是成就感,有的人为了追求成就感,可以舍弃很多外在的物质;四是荣誉感,有时一项荣誉代表的是一种社会认可与尊重,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
(三)企业文化落地要遵循基本逻辑
1.从假设系统到群体理念。从领导者的假设系统出发,经过一定的梳理提炼,形成组织的文化理念,再经过不断的熏陶,形成个人理念,当大多数人都接受到这些理念的时候,就成了群体理念。
2.从群体理念到个人实践。群体的理念会指导行为,比如很多企业讲“以奋斗者为本”的理念,但员工不知道“以奋斗者为本”到底是真是假,就要去尝试,从而产生了个人实践。
3.从个人实践到企业文化。个人在实践中发现他的正向行为会得到鼓励和支持,比如他奋斗努力了,公司会给他一定的激励,于是奋斗就变成了个人信念,一经验证之后,他会跟其他的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当大多数人都验证正确,而且对“以奋斗者为本”确信不疑的时候,就形成了群体信念,这时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就形成了。
4.个人习惯——群体习惯——群体意志。当个人遇到理念所阐述的情境或者有内在需求的时候,就会产生行为,经过长期坚持,形成个人习惯。比如,每次遇到客户来反馈问题,这个人都会“以客户为中心”,积极热情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一段时间以后,他就形成习惯了。个人习惯形成之后,时间长了,就会形成群体习惯。大家都这样做,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一种群体意志,意志更多地体现在克服困难这个情境中,每次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迎难而上,最终就会形成群体意志(见图3)。

通过梳理企业文化落地的基本逻辑会发现,不管是哪一个环节,都始终贯穿着两个内容。一是人的需求,企业一定要抓住员工的诉求,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举措。领导者假设系统、文化理念、个人行为、个人信念等环节都蕴含着需求,企业要能够把文化理念或者管理举措中所隐含的需求跟员工的需求对应起来,不能偏离太多,否则,企业天天喊着要实现自我价值,但员工追求的是吃饱饭,这时企业文化就很难落地。二是文化管理举措,无论是公司开展价值观行为评价,或是某个干部对某个员工进行谈话,这都是一种文化管理。
人的需求和文化管理贯穿文化落地的始终,文化管理举措背后隐含的需求,要跟现实中员工的需求保持一致(见图4)。

(四)企业文化管理的方法论
结合文化落地的逻辑,OB欧宝体育梳理了一个知、信、行的企业文化落地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我们已经提出很久了,现在很多咨询公司都在用,甚至有时候我们想绕开这个方法论,去开创一个新的方法论时,发现其实是绕不开的,原因是它背后隐含着文化落地的逻辑:要从领导理念变成群体理念,之后变成群体信念,最终变成群体习惯(见图5)。

 (五)企业文化如何转化为长期的经营业绩
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业绩的主要作用是确立一套合理的假设系统,通过各种管理举措使假设系统转变为组织信念,利用信念激发组织成员的动力和活力,进而赋能组织和业务,使企业业绩实现长期增长。
比如,企业提倡“以奋斗者为本”,不让奋斗者吃亏,当员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比较丰厚的回报,或者实现个人价值的时候,就会相信这一信念,而且会产生奋斗的动力,之后会赋能给组织和业务,从而使企业实现长期增长。
经营企业都有一个基本的追求:希望能够实现企业业绩持续增长。企业要实现持续增长,就要回归基本面,即如何高效创造价值?如何提供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的能量?而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能够通过假设激起人的需求,信念在人的大脑中挖掘出无穷的动力和能量,再通过工作行为创造价值。
(六)企业文化管理效果=单次管理效应×管理频次×受众人数
1.企业文化管理效果=单次管理效应×管理频次×受众人数。
这是我总结的一个关于文化管理效果的公式。也就是说,不同文化管理举措的效应不同,比如有的企业经常举办活动,但有的企业很少举办活动,而是通过价值观评价或者给员工提供良好的待遇去激励员工。到底哪一种管理举措效果更好呢?通过公式就可以看出来(见图6)。如果企业天天搞活动,最多可能是满足了员工娱乐方面的需求,但对物质激励方面的需求以及成就感、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几乎不起作用,并且活动的受众人数有限,只有一部分人能参与,这种管理效应就比较弱。反过来看,如果一个企业不搞活动,而是把企业的核心理念融入评价中,对员工实施价值观评价,把评价跟奖金、晋升挂钩,因为奖金或者职位的晋升与员工的内在需求强关联,员工的重视度会更高,而且是全员覆盖。所以,肯定是第二种效果更好。

2.文化管理效果公式中的三个变量。
一是单次管理效应,即一次管理能够激起受众多大的动力或者能量。这个能量跟两个因素有关:第一是需求关联度,就是管理举措跟员工的内在需求有多大的关联度;第二是需求匹配度,不能给一个吃不饱肚子的人天天讲理想。如果企业的某项管理举措,关系到员工的内在需求,而且融入到了责权利中,同时这些内在需求又是员工所需要的,这时它就会产生很好的激发动能效应。
二是管理频次。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采取一个举措或者一次举措就能一劳永逸了。管理频次这个变量会出现三种管理情况:第一是常态管理,企业里面某种工作已经形成常态了,每天都在开展;第二是阶段管理,我之前所在的公司会根据不同阶段的管理矛盾或者年度管理主题,确定文化管理举措,比如搞一次树正气、除歪风的研讨活动,自下而上全员都要研讨一遍,这种活动就是阶段性的;第三是典型事件管理,只有出现典型事件的时候,企业才会去管理。
三是受众人数。不同文化管理举措的受众是不一样的,企业要想实现更大的管理举措,最好能够覆盖全员,如果不能覆盖全员,就尽量覆盖群体;如果不能覆盖群体,也要去抓单个员工,不能什么都不管。
(七)企业文化有效管理的六个经验
由企业文化管理效果公式,我们可以总结出企业文化有效管理的六个经验:
第一,文化管理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因素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管理策略,从而产生不同的文化管理效果,文化管理要结合实际,优先选择效果突出(即对组织能量和业务效率的提升作用大、时间长)的策略。
第二,文化管理要考虑对人的需求的把握,并且将管理举措与需求相关联。大家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管理就是要把握人性。我的一位老师在讲管理的时候,提到管理要顺应人性,他举了一个例子:古代盗墓贼盗墓时,一般需要两个人互相配合,一个人下到墓里探寻宝物,发现宝物之后,把宝物放到篮筐里,系上绳,让上边的人先把宝物拉上去,最后上面的人再把下面的人拉上来。但人都是有贪念的,很多时候朋友之间的组合并不牢靠,上面的人拿到宝物之后就跑了,对还在墓里的小伙伴不管不顾。后来就出现了父子组合,父亲下到墓里找宝物,儿子在上面接应,但有些儿子不孝顺,把父亲留在下面,自己带着宝物跑了。随后又变成儿子下去寻宝,父亲在上面接应,这下再也没有出现过抛弃同伴的情况,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组合,原因是虎毒不食子,这种方式顺应了人性。
第三,企业应优先建立常态管理机制,这种管理频次等于天天都在管理,其次考虑阶段性举措和特定事件管理。
第四,文化管理举措要优先考虑覆盖全员,其次是小群体和个别员工。
第五,日常工作中如果能够从点点滴滴处去管理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哪怕单次管理的效应和受众都很小,但只要长期坚持,频次高了也能产生突出效果。比如一个员工老是疏忽大意,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提醒了他一次,他表示下次会注意,当他第二次出现问题时,继续提醒他,慢慢地他就会改过来。
第六,出现典型事件时,可以通过奖惩激励增强管理效应,即把员工的行为跟需求关联起来,对员工进行奖励、惩罚、降职、降薪、通报批评等。同时,可以通过公开处理、推广经验的方法扩大受众,实现效果放大。

企业文化管理做得比较好的标杆企业中,首屈一指的就是华为。华为最突出的文化就是“以奋斗者为本”。它的文化落地不像其他企业经常搞一些活动之类的,主要采用这六种方法:一是企业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的制度均围绕奋斗者来制定;二是从任正非到中高层干部再到普通员工,都推崇“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体系;三是宣讲奋斗的动力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国家、为人民;四是有“不让雷锋吃亏”的基础保障制度;五是分配激励向奋斗者倾斜,提倡拉大差距,奖励无上限;六是干部提拔要向奋斗者倾斜,突出贡献者可以破格晋升。
华为把资源或者需求聚焦到一个点上,并且长期坚持,因此,所有员工都相信“以奋斗者为本”。这个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信念,在需要奋斗的时候,员工就会去奋斗,产生奋斗的能量。
 
三、文化有效落地的策略,依据企业阶段需求组合选择
以上介绍的更多的是理论和逻辑的内容,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在实践中验证过比较有效的落地策略。
(一)两种方式打造文化场域
为什么要打造文化场域呢?这里就要提到一个概念——能量磁场。其实,不光物质有磁场,人也是有磁场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精神状态,有的人天生就很乐观积极,你遇到他的时候,也会被他的乐观和积极所带动。如果企业能打造一个磁场,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就会跟着这个磁场形成同频共振。
1. 理念物化
理念物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物化什么?也就是物化的对象,包括核心价值观、行为要求、团队口号。
(2)物化载体,包括办公装饰、办公用品、宣传册子、宣传海报、标语横幅、电子视屏等。
(3)如何物化?包括两点:一是要契合管理要求,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二是要契合员工喜好,不要到处张贴文化口号、文化理念,这会引起大家的反感,最好是采用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理念物化不是文字化,企业要尽可能地少使用文字,能具体尽量不抽象,这样才能跟员工的喜好相匹配,更容易让员工接受。
2.活动仪式
活动仪式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活动类型,分别是放松身心、培养精神、凝聚人心;二是活动策划,包括收集诉求、明确目标、群策群力、侧重员工参与和体验;三是活动实施,节奏要适当,不要三天两头搞活动,或者半年、一年都不搞,什么时候想起来了才搞一次。另外,尽量扩大覆盖面,这样显得更有势能,把势造起来了,大家才更容易被带动起来。
(二)企业家思想传播
1.企业家的思想和文章是对文化理念的生动阐释
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他的一句话往往会影响整个组织的关注点和方向,因此企业家的思想传播不能光靠企业文化手册,还要由企业家进行不断地阐释。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任正非。任正非特别善于宣讲华为的文化,他在这么多年里发表了几百篇文章,他曾自称:“我不懂技术,不懂管理,我在华为就是个文化教员。”
企业家之所以要宣讲文化,是因为文化理念简单而抽象,要想让大家能够理解并形成信念,就要不断地解释。比如《华为基本法》里面就讲了危机意识,但也就几句话,大家还是不好理解危机意识。于是,2001年任正非发表了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他通过自己的一些深切感受和现实的例子去深入浅出地阐述公司的文化,让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久而久之,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形成了自己所认同的理念或者信念。
2.企业家思想文章出炉的关键节点
以任正非为例,他发表文章通常有四个重要节点:一是出现特殊事件时,比如《天道酬勤》《悼念杨琳》;二是当他自己琢磨出一些新思想时,比如《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三是公司近期出现焦点问题时,比如《持续提高人均效益,建设高绩效企业文化》《小改进,大奖励》;四是企业家日常的思想梳理,比如《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迎接挑战,苦练内功,迎接春天的到来》。
3.企业家文章出炉的流程
任正非文章出炉大致要经过这样九个步骤。首先,任正非在一些重要场合发表讲话;其次,秘书对任总的讲话进行录音;第三,总裁办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第四,将整理好的文字交给企业家思想宣传团队,由专家去粗取精,整理成由一个主题以及若干个子问题支撑的文章,提交给任正非;第五,任正非在专家提交的文章基础上继续审阅修订,修订后发给高管团队以及专家组;第六,高管团队、专家组针对任正非修订后的文章提修改意见;第七,任正非参考高管团队、专家组提的建议,修订文章,文章正式出炉;第八,文章会先在内网公布,员工可以自由讨论这篇文章,任正非会参考员工的讨论和对文章的反映,继续优化文章;第九,经过两三个月以后,任正非完全想通透了文章的主旨思想,才会对外发布。
4.企业家思想应用场景
企业家的思想整理好了以后,可以应用在这四个场景:一是内部媒体传播,可以把企业家思想发到内部媒体上;二是员工学习研讨,可以组织专门的研讨会;三是新员工培训;四是品牌文化宣传,可以作为塑造品牌的素材。
(三)内部企业文化刊物
1.华为的文化刊物
华为的文化刊物有很多,比如《华为人》是外部宣传刊物;《管理优化报》是内部宣传平台;《华为文摘》是将内部的一些优秀文章整理成册;华为的“心声社区”是员工内部论坛。
2.华为《管理优化报》的定位
任正非对《管理优化报》的定位有两个。
一是自我批判,揭露公司问题,任正非对主编有两个要求:揭露问题。必须得“咬人”;要铁面无私,不管是谁都不能徇私。
二是成功经验知识的分享,把企业各个部门的一些优秀经验,定期发到《管理优化报》上,让其他部门也能学。
3.内刊学习管理机制
《管理优化报》要求主编一定要认真地写文章,之后要发布,每个干部都必须看报,而且编辑部会定期抽查,对不看报的干部还要通报批评,录入个人档案,进而影响未来的晋升和评级。如果领导者足够重视,即便不做强制性要求,员工也会去看报。
(四)典型企业文化问题研讨
1.典型文化问题研讨的实质是组织的自我批判
企业必须要有自我批判机制,原因是没有人是完美的,或者不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地面对问题,可能随时都处在犯错误的边缘。
其实这也和熵增理论有关系,就是个人会经常犯错误,组织会从有序走向无序,也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那么,要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使个人和组织长期持续地保持进步,就需要有一个固化的机制进行自我批判,就像任正非说的:“自我批判让我们走到了今天,我们还能向前走多远,取决于我们还能自我批判多久。”可见自我批判对一个公司的重要性。
2.华为的自我批判
华为的自我批判包括四个内容。
(1)批判对象。主要有三点:一是讲自己,不讲别人;二是讲主观,不讲客观;三是讲问题,不讲成绩。
(2)批判标准。要坚持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公司建立一个合理的运行秩序和规律;二是有利于去除一切不能使先进文化推进的障碍;三是有利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3)批判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自我反省、反思、总结;二是善于学习,做学习型的人。
(4)注意事项。主要有三点:一是不能为了批判而批判,没问题非要找出来一些问题;二是不能无限度地为了全面的否定而批判;三是要掌握好自我批判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的平衡。
3.典型文化问题研讨的三个步骤
以某集团公司为例,其自我批判机制就是典型文化问题研讨,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收集问题,通常由文化专员来收集领导平时的讲话以及员工反馈的问题,到月底开文化研讨会的时候,选取几个焦点问题报给领导。
(2)组织研讨,领导确定研讨主题和时间后,文化专员发布会议通知,参会人员一般都是部门负责人带着各个层级的干部。开会的时候,一把手主持研讨,参会人员逐个发言,之后输出“典型文化问题研讨改进表”,包括问题表现、原因分析、解决措施、任务清单、任务描述、输出结果、责任人、完成时间。
(3)跟踪改进,文化专员制订“典型文化问题监控表”,督促责任人完成整改任务,然后企业文化部选取个别部门抽查其问题改进情况。
(五)企业文化融入人才管理
1.根据文化理念制定用人标准
文化融入人才管理其实就是把文化融入人才的选、育、用、留。关于选人,我们来看以下三个例子。
例1:华为喜欢招胸有大志、身无分文的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有奋斗的内在驱动和内在需求。
例2:雷军守住用人原则,拒绝销售天才。雷军要招一个销售总监,有一个人来应聘,他表示自己有能力把稻草卖成金条,雷军后来考虑了一下,觉得他虽然很优秀,但他违背了诚实的价值观,跟自己不是一路人,最后还是决定不用他。
例3:阿里在招聘时主要采用“闻味”的方法,就是看这个人和公司的价值观是否一致。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奋斗型的人,跟企业或者老板的价值观一致,就不用再花很多成本来告诉他要奋斗,这就是“与其训练企鹅爬树,不如寻找一个松鼠”。企业在用人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文化理念制定一套用人标准,借助用人标准选拔跟企业价值观相符的人才。
2.根据文化建立赛马机制,使文化融入人才选、育、用、留(见图7)

我们团队给某集团公司做了一个打造铁军的方案,铁军的选拔、盘点、晋升、退出等都可以结合文化来做。铁军的选拔意味着谁能够成为铁军,公司的利益分配就会倾向于谁,也就是说,需求会更多地集中在铁军上。通过打造铁军,就可以让员工的需求跟着管理动作走,而管理动作又跟文化紧密相连,这时大家就会在参与中深刻地理解文化、认同文化。
(六)荣誉激励
企业做好荣誉激励有五点意义:首先,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年度目标和战略目标;其次,有助于实现企业文化落地;三是弘扬正气,产生榜样、树立榜样;四是通过少数人带动多数人,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五是增加各级员工的团队荣誉感,通过设置团队奖项,激励员工为部门荣誉共同奋斗,增强凝聚力。
荣誉激励的闭环管理体系包括四个环节:一是确立荣誉标准以及荣誉奖项;二是确立荣誉考核指标,方便后期收集数据;三是确定荣誉评选方式;四是进行荣誉激励。同时,为了避免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要严格把控荣誉审计。
(七)典型事件处理
1.企业家们如何处理典型事件
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看那些优秀的企业家们如何处理典型事件。
例1:阿里非常善于利用典型事件管理文化。阿里巴巴B2B公司发现从2009年底开始,平台客户的欺诈投诉有上升趋势,B2B公司董事会委托专门的调查小组,对上述事件进行了独立调查,查实在2009年、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在调查环节中,有迹象表明B2B公司直销团队的一些员工,为了追求高业绩高收入,故意或者疏忽而导致一些涉嫌欺诈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先后有近百名销售人员被认为负有直接责任。这些人员按照公司制度接受了包括开除在内的多项处理。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宣布,为维护公司“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及诚信原则,2010年公司清理了逾千名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客户,公司CEO卫哲、COO李旭晖因此引咎辞职。阿里巴巴表示,公司决不能仅仅变成一家赚钱的机器,“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才是其使命所在。
还有阿里近期发生的“蒋凡事件”,公司调查后对蒋凡做出了严厉的惩罚,包括取消合伙人身份以及上一年度的所有奖励,并且还要降级。原因是蒋凡因个人家庭问题处理不当,对公司造成了不良影响,违背了合伙人的要求和公司所倡导的文化理念。
例2:2016年顺丰一名快递员在北京剐蹭了别人汽车被扇耳光。车主在视频中不断扇这个一直诚挚道歉的快递小哥,还不断辱骂。顺丰老板王卫知道此事后,说“如果这事我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而且在顺丰上市的时候,专门把这个快递小哥请过来,一块儿参加敲钟仪式。这就是通过典型事件处理放大管理效应,让大家对公司文化产生更强的信念。
2.典型事件的处理方式
典型事件的处理方式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调查事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员工等方式进行调查落实,并输出“典型事件调查报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原因是企业要对这个事件进行处理,任何一点误差都会对文化工作者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是公开奖惩,除非涉及保密或者个人隐私,否则,不要藏着掖着,尽量公开,让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及公司的处理结果。
三是解读澄清,处理完典型事件以后一定要澄清,在公司的内刊或者微信平台等公开媒体发表文章,解释清楚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公布公司的处理理由和处理结果。
3.典型事件的监控渠道
典型事件的监控渠道有四个。一是业务走访,文化工作者尽量定期走访业务部门,向员工了解文化落地的情况,收集员工意见和典型行为信息;二是业务会议,文化工作者要参与业务例会,收集典型行为信息;三是文化评估,通过发放企业文化调查问卷了解各部门的文化氛围,发现各部门可能存在的典型行为;四是文化信箱,可以在公司设立“文化信箱”,收集员工的意见和典型行为信息。
(八)价值观行为评价
价值观行为评价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企业文化管理效果公式中的三个变量它都兼顾了:一是管理强度,评价关系到员工的奖惩,跟员工的内在需求是强关联的;二是常态的管理机制;三是全员覆盖的管理方式。
企业开展价值观行为评价的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应对环境不确定性,不确定时代的企业,需要用价值观和方法论来统一员工行为;二是识别企业同路人,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同路人需要论成败,也要论是非;三是从人治到法治,规模化发展的企业,要从企业家评价发展到组织评价;四是让文化管理有抓手,企业文化是考核出来的,价值观评价是企业文化落地的主要抓手;五是弥补职业文明课程,现阶段中国员工职业化水平普遍不高,需要用价值观管理补课。
(九)优秀经验推广
优秀经验推广的意义就在于明确标准,减少失误,提高效率,以少数人的成功经验带动多数人的成长进步。
业务经验萃取的五步法:一是建立标杆岗位经验萃取与推广小组,明确角色分工与责任,确保组织保证;二是确定标杆干部、标杆骨干,萃取对标学习对象;三是确定标杆经验萃取的内容,包括主要职责、关键KPI、关键任务、关键行为、核心能力、必备知识;四是按照经验萃取重点内容框架进行结构性访谈、标杆经验问卷调查,标杆人物走访;五是组织标杆经验研讨工作坊,对初步形成的标杆经验内容框架进行分组研讨,完善定稿。
(十)日常行为管理
企业文化管理的效果通常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点点滴滴的管理促成了员工的认同与践行。
日常行为管理包括三部分内容。
(1)什么时候管?一般情况下包括六种情形:员工出现典型事件;员工出现困难;员工出现不良情绪;员工入职;员工晋升;绩效反馈。这些都是谈文化的良好时机。
(2)借助什么管?一般有四个渠道:一是周度/月度/年度例会;二是专题研讨会,比如一个部门在某个阶段出现了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三是部门会议;四是一对一沟通,当某个员工出现困难时,可以对他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的实际问题,帮助他解决困难。通过沟通,员工可以感知到公司的文化。
(3)怎么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了解事实;二是要明确导向,树立一个正确的、纠偏错误的导向;三是帮助改进。
 
中秋节的时候,阿里设计了一套造型非常美观的月饼,很受欢迎。后来公司为了把这月饼分享给员工,允许员工每人订购一份,但有几个员工开发了一个小程序,多抢了100多份,导致其他员工买不到了。马云知道这个事情以后,立马决定把这几个人开除,而且是当天就走。上午发生了抢月饼的事,下午就让这几个人走了,原因是他们的行为导致公司内部资源分配不公平,违背了公司的文化。
结语:企业文化确实是一项非常有用但又难以把控的管理工具,不过越是复杂的问题,我们越要回归本质抓住其底层逻辑,希望企业在开展文化管理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文化的本质和文化落地的逻辑,避开文化落地的几个误区,参考企业文化管理效果公式(文化管理效果=单次管理效应×管理频次×受众人数),使文化管理举措与组织成员需求相匹配,增强单次管理效应;同时注重点点滴滴的管理,增加管理频次;尽可能采取覆盖全员的、常态化的管理举措,扩大文化管理的受众,找到几个有效的策略,长期坚持,一定能在企业内部形成正向的信念和基于信念产生的源源不断的能量。

注:本文根据作者演讲录音整理,首发于E洞察微信公众号,原文文字整理杨文雪,此处有编改。
自媒体
备案信息
京ICP备10012332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123222321号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8111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群众大街6号中国银行与市政府旁114号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517zhuce.com
知识中心: : 邮箱登陆
Copyright @517zhuce.com All Right Reserved.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