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凯
我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
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
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
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
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
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
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
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美国企业家宣言(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的发刊词,作者:托马斯o潘恩)
什么是企业家信仰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信仰的本质是相信其正确,甚至宁愿相信其正确,而不在于其是否真实。所以,信仰无所谓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因为坚持这种信仰使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寄托。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后,人的精神需求就会超越物质,信仰的力量就会对一切施加力量。
信仰是一个精神体系,它起源于敬畏,并由敬畏建立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从而通过心灵的对象显现出来。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是支撑人类精神的信仰。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曾用四句话概括了信仰的真谛:对大自然的心灵感受、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心情、对社会公正的内心追求、对美好人生的情感寄托。
信仰对人有决定性作用。人的理性工具心理系统和情感精神心理系统也是发展变化的,在物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理性工具系统作用大,但在其基本满足时,情感价值作用增大。这是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信仰就是人们情感精神心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仰问题已经引起了企业家的重视。例如,新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刘永好曾经说过:“赚更多的钱没有太大的意思,当财富和个人事业关联不大时,一定要寻找支撑上升的动力。没有信仰的企业家,或者是没有寄托的企业家,心态肯定不好,肯定会出问题。”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家拥有信仰的某种理由。王石也曾经反思过:企业家是不是走得太快了,天天忙碌,灵魂都跟不上脚步了。
那么,相较于通常意义上的信仰,企业家信仰为什么尤为重要呢?
首先,对于社会而言,企业家作为掌控资源较多、影响力大的公众人物,他们的信仰已不是个人独善其身的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性,导致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虽然重复博弈能够减少市场参与者的投机行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也能对此产生制约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博弈和法律约束,并不能够真正解决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而且可能引发市场的不经济性。而信仰作为一种根本信念,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拥有企业家信仰的市场经济有更多的诚信,更容易建立一种自我约束和共同遵守的制约机制,交易者们也更加容易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从而顺利签订契约,节约交易成本。有信仰的经济能够更好地平衡贫富差距,引导企业家拥有对财富的理性认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其次,对于企业和企业家个人而言,企业家的信仰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地发展与此关系重大。同时,企业家的信仰也能为他们提供灵魂的归宿,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最终幸福地走向终点。
企业家信仰的内涵
在中国,我们可将企业家的信仰大致分为两类。首先是宗教信仰,主要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主。此外,由于中国的信教人数并不高,许多企业家信奉儒学等国学理论与思想,在本质上与信仰宗教类似,我们也可将其划归为企业家信仰的范畴。
宗教信仰
圣经有言:财主进神的国,比骆驼穿过针的眼还要难。如此警世名言,让古往今来的许多商人陷入深思。宗教是拯救无信仰企业家的一个途径,可以赋予一个人生活以意义。企业家在实现财富积累和地位提升之后,在居高临下地审视社会时,就会感到生活的无意义,就如尼采所感叹的:“我长,我长得寂寞了,我长这么高。我等待,可是我什么也等待不着。”宗教的世界观中很大一部分在引领人们思考人生的深刻与丰富,帮助人们对生存和终极追求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企业家们找到终极意义的支撑。
基督教义中的原罪论认为,罪是人顺从自己的私欲而违背上帝旨意的所言、所行和所想,人一生下来在上帝面前就是罪人,需要基督的救赎。这就把人们原来对外的反抗引向对内的改革和自省。同时,基督信仰也给予契约精神以神圣的地位,使得其成为现代商业文明的基石。基督信仰使人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好事会有意义,相信死后必得救赎,相信自己有所依靠。人类的精神从此获得了莫大的安慰。由此,基督饱含热泪,以牺牲、舍己的圣爱来拥抱、救赎罪恶、苦难的人类的榜样,成为企业家寻求事业成功和精神安宁的思想归属。
当今活跃于中国大陆的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知名企业家有:华为总裁任正非,神力集团董事长、温州商会会长郑胜涛,远大空调创始董事长、远铃公司董事长张剑,谭木匠公司董事长谭传华,中芯国际的首席执行官张汝京,被称为中国企业家中的“福音战士”、前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及百事可乐中国区总裁时大鲲,香港上市公司亚钢集团副董事长兼CEO符气清,江森自控中国区总裁杨薏,庄胜集团总裁战略顾问等。他们在基督教这种信仰下,寻求了精神的宁静和思想的升华。
除了基督教,佛教也是许多中国企业家的信仰选择。佛学理论认为,“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进而实现“新六和”的愿景,提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自利利他”的思想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它贯穿于全部佛教教义之中,尤为大乘佛教所倡导。大乘佛教要求佛教徒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即在“自利”的同时要“利他”,并把“利他”作为修行的出发点和目的。“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菩萨行成为大乘佛教修行的宗旨。这就为企业家正确看待财富和寻找心灵净土提供了出路。
沈阳凤祥集团董事长孙凤祥的办公桌上有两个青花瓷碗做成的香炉,办公室后面套着他的“静心堂”,里面供着如来和观音,香烟缭绕。这是孙用来“洗心”的所在。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每年都要到五台山礼佛。海航董事长陈峰研学参禅,在办公室里穿着道服工作,读书、打坐、记录心得是他每晚的必修课。这些企业家们敬神如神在,有一种敬畏,以虔诚的佛教信仰实现了内心的安宁和社会责任。
由此,企业家们身处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潮中,起伏跌宕原属平常,宗教给了他们相当大的慰藉。很多企业家从宗教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做人做生意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