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400-007-8111
取消
不要让农民兄弟再做“孙少平”了!
发布时间:2021-01-14 11:53  文章来源:OB欧宝体育   作者:施炜   点击:次

文 施炜

 

《平凡的世界》拍成电视连续剧播出了,引发了我对相关往事的点滴回忆。

1988 年的春夏,我在人大读研究生,一到中午,宿舍里几个同学便捧着饭碗,收听《平凡的世界》连播。李野墨的音色磁性厚实,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的命运艰难沉重,每次听完,兄弟几个都怅然若失,意欲未尽。1992 年秋天,我在南方一所大学教书,经常早上从住宅小区乘大巴前往校园。某一天,我像平常一样,睡意未醒地靠在座椅上,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车上的新闻广播,突然一条消息传来:路遥去世!几乎在瞬间,眼睛里充盈了泪水。这是我今生今世唯一的一次为作家流泪。估计今后也不会再有了。

据说文学评论界对《平凡的世界》评价不太高。不过,这与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无关。我们只考虑作品是否与自己“对位”:能否激发情感上的震荡,能否引发心理上的共鸣,能否触动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和理解,能否赋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平凡的世界》做到了,她就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碑石;路遥写得真诚,用生命为代价,也就获得了读者发自内心的纪念和尊敬。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至今仍有强劲的生命力,在我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揭示了中国城乡分割的峻酷现实。

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困厄的人生、无望的爱情,以及为了改变命运而一次次的悲壮撞击,都是在城乡两个世界难以逾越的背景下发生的。农民的身份(以户口为标志),几乎将像孙氏兄弟这样有志有为的青年死死困在前景渺茫的土地上。进入城市的缝隙是那么的小,其过程、路径之惨烈和惊心动魄,是今天的90 后们难以想象的。我读大学之前,基本上生活在农村,虽然不是农村户口,但目睹了兄长、同学们的种种境遇,可以说是感同身受。

20 世纪70 年代末启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青年的命运。除了少数升学阶梯上的幸运儿外,大量的农村青年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入了现代工业体系和城市生活。他们的收入可能微薄,他们的工作环境艰苦,他们要忍受爱人分居、父母儿女分离的苦痛,但他们获得了走出乡村的希望,以及适应未来不确定性的技能和人力资本。当我在河南富士康工厂门前看到成群结队前来打工的年轻人,不禁百感交集。不管他们是主动还是被动出来,只要进入了现代工业和城市体系,命运就有可能由此而改变。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前方的路也许并不好走,但回是回不去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城市系统如何对待这些从乡村涌入的所谓“农民工”?有些城市势利地认为:农民工最好是城市需要时,则来,不需要时,则走,从而不需要承担社会保障和服务的责任。世界上有这等好事?!你把城市搞光鲜了,却把所谓低素质人口赶走了,城市生态就会不平衡,城市功能就会受到损害,城市发展就难以为继。

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人口的竞争。哪个城市人口净流入,哪个城市就有未来;哪个城市人口净流出,哪个城市就会衰落。除极少数资源、环境不能支撑的特大城市,大部分城市都应敞开胸怀欢迎农民进城,消除户口和身份障碍,创造条件使他们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国民待遇性质的医疗和教育服务,帮助他们提升技能。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那城市不是负担太重了?如果转换思维,完全可以开放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让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其中。有人可能又会问:那农民工负担不起怎么办?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上向民生倾斜,另一方面我们要相信市场机制和社会功能的自组织。有什么样的需求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供给结构。有的朋友可能又会质疑:那样不是不平等了吗?(比如面向农民工子弟的学校收费低质量差)我只能说:这样的高调要么是糊涂,要么是借口,与“何不食肉糜”逻辑上是一致的,完全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农民向城市转移,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机会和动力。在未来城市化的巨潮面前,一切唱衰中国经济的观点都是缺少依据的。那么,农村怎么办?春节期间,一些返乡的朋友面对乡村的衰落产生了浓浓的“乡愁”。我认为,农村人口减少恰恰是“三农”现代化的机会。

 

 
 
 
【以上资料均属节选、详文请阅览印刷制品】

 

自媒体
备案信息
京ICP备10012332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
京公网安备11010123222321号
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站安全备案
电话
400-007-8111
010-82659965
010-82873036
地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群众大街6号中国银行与市政府旁114号
邮编:100081
E-mail: service@517zhuce.com
知识中心: : 邮箱登陆
Copyright @517zhuce.com All Right Reserved.
XML 地图